劉和平近照。圖/CFP
《北平無戰事》劇照。圖/東方IC
  《北平無戰事》引大腕集體降價
  在編劇界,劉和平絕對算個另類人物。他作品很少,《雍正王朝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等屈指可數的幾部,卻都能在電視劇史上留下印記。正在熱播的《北平無戰事》用了他7年之功,近日接受專訪時,他詳談了該劇出爐的幕後秘聞,最感謝的是那些不惜降低片酬加盟的大腕級演員。
  京華時報記者許青紅
  7年寫《北平》 閉關9個月寫完曾尿血
  用7年時間寫一部電視劇作品,這對很多編劇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,但劉和平耐住了寂寞。他說其實劇本早在2009年就寫好了,但總是自己跟自己較勁,不斷地改,“有時幾千上萬字說不要就不要了,考慮到這個那個方面。比方說戲不好看,我就不要了;人物不准確,我就不要了;把這一段用的史料和虛構結合得不好,我就不要了,反反覆復”。
  寫作中最讓劉和平痛苦的是為此閉關長達9個月。“我在南嶽衡山住了3個月,然後轉到江西廬山住了6個月,其間在山裡看書創作。因為我特別敬仰的人,陶淵明曾在那兒,人家過那麼苦日子都不為五鬥米折腰,掛冠而去,我們堅持這麼點東西還做不到?所以我跑到廬山,過濾心境,平復心情,再出山接著搞。所以這些都是我應該承受的,我既然選擇了不能再選擇,就得承受”。
  總結創作習慣,劉和平說他從來不拉提綱,一個大想法形成就開工,往往一場戲快寫完了,下一場戲還都不知道是什麼,雖然觀眾看得累,但他認為也有好處,“看完這場戲你絕對猜不到下場戲是什麼,因為我都猜不到。所以每場戲都寫得很累,寫半個小時要到沙發上躺一躺,再坐起來寫一寫”。
  劉和平透露,直到開機前,他還有幾集沒寫完,最後得配兩個打字員,早上5點到中午12點一個,下午2點到晚上12點一個,“我們用投影,他打字,我看牆上的投影,有一次我發現牆上出現的全是一個字母D,回頭一看,打字員睡著了,額頭就擱在鍵盤的D字母上”。寫完第三天,劉和平突然尿血,一度以為是膀胱癌,後經檢查是高度勞累疲勞綜合徵,虛驚了一場。
  1.5億拍《北平》 7換投資方押稿費談合作
  投資達1.5億元的《北平無戰事》出爐並不順利,劉和平說7年裡7次換投資方,最終才拍成。撤資的人里很多是朋友,“我的朋友多是有實力、能投資的老闆,自己能拍板,可後面還是要拉個團隊論證,論證的結果是最好不要做這個題材,直到第8次投資才成功”。
  在這個過程中,劉和平說他沒有想過勉強,或去說服誰,他談合作的時候把自己的稿費押了進去,“如果最後賠錢,我一分錢稿費都不要”。在反反覆復的撤資過程中,劉和平說他從未想過放棄,“中間也有別的項目,錢就擺在我面前,都是千萬元以上,我從沒有動搖過,想著一定要把它做完,希望往往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時候,如果那樣就放棄了,也沒有今天你採訪我,就因為它難,因為我堅持”。
  《北平無戰事》收視率出來後,劉和平鬆了一口氣,“收視率高了,我的合作方會賺錢”。據瞭解,該劇首輪播出就收回了成本,二輪將於11月繼續在衛視的黃金檔播出,那時候的收入就是利潤了。
  釋疑劇情
  沒合適演員“建豐”不露臉
  該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蔣經國,但只在曾可達第一次去他的辦公室時,導演開了個門縫,讓觀眾看到蔣經國的一個背影。劉和平說,他本來想讓蔣經國連背影都不露,做完全的暗場人物,但導演出於調度和畫面的考慮,開了個門縫。這樣的設計,劉和平坦言有兩方面原因,一是自己專業創作上的追求,“平常的影視劇里都是能見到面的明場人,我希望這個戲有不同,只聽聲音,看不到人,會比較神秘。另外,要找到與蔣經國長得像的演員也挺難,現在觀眾聽到他的寧波官話也挺來勁的,達到了藝術效果這不挺好嘛!”
  蔣經國打電話符合史實設計
  很多觀眾不理解蔣經國寧願隔著屋子打電話,也不見下屬的情節。劉和平表示這符合歷史,“我去他南京、廬山的辦公室,瞭解到一定的史實。有時他一天要見很多人,在裡面正見著人,外面的人來了就只能打電話。所以他外面的電話上還貼著一行字,‘事忙恕不相見,急務請打電話’”。
  劇中的蔣經國極力主張反腐,頗有魅力。劉和平說他沒有半點美化人物的意思,“因為歷史上蔣經國反腐是事實,包括今天習總書記說不但打老虎還要打蒼蠅,就是從蔣經國打老虎來的。蔣經國打老虎,但因為國民黨政權利益集團勢力太大,所以失敗了,敗走臺灣。所以為什麼不能說他反腐呢?說了真話就是美化?”劉和平認為,國民黨是個巨大的存在,“辛亥革命是他們搞的,八年抗戰正面戰場他們在打,不能因為後來這個政權代表少數利益集團,腐敗了,失去民心了,垮臺了,就連裡面的人、真事都不能說”。
  演員齊降價“月圓”曲意味多
  該劇演員陣容豪華,劉和平透露,陳道明原也要加盟,因為張藝謀的電影錯過了。他感謝演員們受邀時,都先看劇本,不提片酬,“沒有一個人為了報酬問題,說來或者不來。我透露一點,他們接這個戲比往常的報酬都低得多,有些低得不可思議,甚至還有人說就不要錢了”。
  除了大腕級演員,該劇還有一首貫穿始終的音樂《月圓花好》,讓人印象深刻。劉和平認為,一部作品要達到美學的高度一定要運用各種藝術元素來豐富,《月圓花好》最符合全劇的意境。“我寫的這群人,活動在北平,但都是南方人,尤其方家人,不是生離就是死別,特別希望團圓、美滿,這個戲到最後也是揭示了心靈美好的追求和現實之間是相悖的。而《明月照人來》代表一種寄托,所以我有意作為一個藝術元素擱進去,包括表現當時的時代背景。”
  縱橫對比
  最滿意《北平》
  《雍正王朝》《大明王朝1566》,劉和平的兩部被認為是電視劇史上頗有分量的作品,至今仍不時被人提及。對新作《北平無戰事》,他坦言最為滿意,“我覺得這部超過了前兩部。前兩部的歷史還是離我太久,雍正有200多年,大明有400年,雖然我寫的時候有些地方也充滿了感情,但畢竟太久遠。《北平》的故事時間離我出生時也就四五年,父輩兄輩生活在那個時代,所以寫的時候,很多生活是我從小都見過的”。當然,劉和平表示也有適度誇張和想象的成分,“比如方家的廚房很大,女主人在裡面做飯,親人可以在那兒陪她說話,還能放唱機。這是因為我的朋友里就有人有這麼大的廚房,我覺得這種生活挺美好的。我自己沒有那麼大的廚房,我還不能寫一個那麼大的嗎?”
  費7年之功打造一部作品是不是值得?劉和平說:“對生理遺傳基因的延續是兒女,對文化的遺傳是文章、作品。誰都會死,說不好明天就閉眼了,我只要50年後還有人看我的作品,我就多活了50年,有什麼不值得?”
  欣慰拉回觀眾
  《北平無戰事》走了慢嚼細品的精品路線,但劉和平不反對別人寫其他類型的作品,“我絕不反對現在的生活劇、青春偶像劇,包括純情的戰爭劇,觀眾是分流的。我堅信我這一類戲會擁有一定的觀眾,可能他們的社會影響更大。至少我能有一個目標,把已經不看電視的人,拉回來看國產電視,這一點通過這幾天的調查已經證實,這是我最大的欣慰”。劉和平認為,文藝作品就應該引領,“引領本來就是我們的責任,產品還要更新換代,何況文化?”
  ◎記者手記
  耐得住寂寞忙寫新作品
  說到用7年打造的《北平無戰事》時,劉和平很容易激動,對一些質疑甚至有些憤憤不平。7年對誰來說,都不算短,而只乾一件事,對劉和平這樣的頂級編劇來說,更意味著要少掙很多錢。他說名和利對他這樣60多歲的人來說,真不是最重要的,“我要那麼多錢乾什麼?”
  劉和平不太喜歡接受採訪,在寫作時如此,哪怕在宣傳期“被迫”接受採訪也覺得很受罪,談完他就一溜煙跑了,說要趕緊去弄新作品。劉和平還傳話合作方,別請他吃飯,“我是絕不喜歡出去吃飯的,寧願在家下碗麵條,省事”。
(編輯:SN00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10fbmiz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